“复盘”,法律人早该掌握的黄金技能(总理都点赞了) | 技术派
“复盘”原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指在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联想之星时,看见桌上有“复盘”两个字,好奇的问柳传志“你们怎么还研究下围棋呢?”。柳传志说这是联想的一种方法论,叫“复盘”。并解释说,在联想,“复盘”的意思就是打了胜仗要重新考虑一遍,打了败仗也要重新考虑一遍,以此总结得失,便于改进。
其实,柳传志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联想的复盘法,是包括万达在内的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学习的模板。“复盘”的目的是不断检验和校正目标,分析得失,便于改进。无论是公司法务还是普通律师,我们总扮演着智囊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意见。其实,向企业家们偷师“复盘”的思维和方法也有利于让法律人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天同诉讼圈(微信号:tiantongsusong)今天就来说一说法律人如何复盘。
文/陈中
整编/天同诉讼圈 王大莹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复盘》
我们为什么要复盘?
我们经常听到“温故而知新”“失败是成功之母”类的句子,很多人认为这是“成功学的鸡汤”,这其实是因为没有掌握“鸡汤”转化为方法论的技能,无论是温故而知新,还是失败是成功之母,都蕴含着复盘的思想。说白了就是向过去学习,让过去告诉未来的做事方法。
没错,这是国民公公王健林的手稿。这是他对《成都锦华万达广场项目复盘总报告》的批示。在这个手稿里,他给万达的复盘定了调子:核心就是“复盘既是研究创新,也是管理推动”。他明确指出:希望今后每年至少选三到五个项目复盘总结。总结时分管规划或商管的副总裁至少一人参加,以示重视。
各种实践都在证明一件事情,复盘是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的最好办法。
复盘什么:需要牢记的三个问题和提问清单
当我们决定对某件事情进行复盘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什么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清晰:
1.现在情况如何?
这个问题主要是帮助我们知晓事情的进展情况。一件事情,是达成了目标,还是只完成了部分,都有谁参加了,做了那些事情,碰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这个问题要求的是纯事实呈现,只提供信息,不夹杂任何观点。目标没达到就是没达到,不要去说从一个角度讲没达到,从另一个角度讲又达到了的混乱逻辑。只能用信息来回答,这样才能以之形成确定性的基础,随后的讨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建议提问的清单框架:
现在做到什么程度?
当时定的目标是多少?
现在的结果和目标对比处于什么状态?
有没有当时没预计到的结果出现?
有没有当时预计过但实际没出现的情况?
……
2.当初是怎么做决定的?
这是复盘的第二个问题,也是复盘最主要的内容。因为我们要知道做事的目的,问“做事是为了什么”,并始终牢牢的记住自己的目的,不要跑偏。
细分起来,这个问题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事情是如何确定的;②事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③执行的如何。
建议提问的清单框架:
当初决定的时候,是大家达成共识的吗?
有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有没有让其他人畅所欲言?
我们当时是如何确定执行目标的?
支持我们当初设置目标的依据有变化吗?
执行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是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的?
为什么XX部门没有参加?
为什么XX活动没有做?
我们做对了什么?
我们做错了什么?
还可以采取什么新的做法?
……
3.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
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必有一些隐含的假设作为确定性的前提,他们是思维的起点。正式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思考的逻辑,构想计划,提出方案。如果说“现在情况如何”复盘的是执行的结果,而“当初是怎么决定的”复盘的是执行的逻辑,那么“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则复盘的是执行的基石。“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对前提的复盘,需要追问做事情的动机以及对事情本质的理解。动机要纯粹,不但要“公义”,更要“正义”。
建议提问的清单框架:
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是对的吗?
我们的动机是符合事物本身规律的吗?
我们有没有想要搞什么公司政治?
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失败的根源在哪里?
……
以上清单主要是作为参看,只要是围绕三大核心内容,只要能真正解决问题,获得成长,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组织和寻找问题,也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只去进行部分内容的复盘。
如何复盘:从联想四步法到精细化的8个步骤
复盘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步骤是复盘的流程,可以保证复盘的进展是有序的,也能够保证每个参与复盘的人都知道如何参与,从而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可能在复盘中得出有价值的认识。
联想将复盘分为四个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复盘的态度应该是:开放心态、坦诚表达、实事求是、反思自我、集思广益。
在联想复盘四步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分解其为8个具体步骤:①回顾目标②结果对比 ③叙述过程 ④自我剖析 ⑤众人设问 ⑥总结规律 ⑦案例佐证 ⑧复盘归档。当然这是最完善的步骤,在具体复盘时,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应用。
第一步:回顾目标
复盘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回顾复盘事件的目标。这让参与复盘的人心中有数,自己要讨论什么,如何评判。
法律人在回顾目标的时候,要确定所说的目标是自己做事时真正希望达成的目标。当一个目标被叙述时,要多问几个问题:这是自己当时想要的吗?这是当事人要的吗?这是最终的目标吗?会不会是手段替代了目标?
能不能解读出什么是真正的目标,这是一个人职业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之一。比如,一个律所主任让他的助理去给他买当天下午或者晚上的机票,因为自己第二天要去见客户。如果助理将目标放在买机票上,他可能做的只是咨询代理售票点是否有当天的机票,如果有就买上,如果没有就汇报说没有。如果只做到这种程度显然是不称职的,因为我们的目标在于准时到达客户公司,坐飞机只是一种手段。
将手段当作目标或者是替代目标,是我们常见的错误。回顾目标的时候,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技巧可以注意加以利用,那就是将目标清晰明确地在某一个地方写出来,可以写在白板上,可以投影在屏幕上,以防止参与复盘的人员中途偏离目标。
第二步:结果对比
目标是希望达成的,结果是实际做到的。将二者进行对比,找到实际结果和希望目标之间的差别。
结果与目标的对比,有五种可能产生的情况:①结果和目标一致,完成情况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②结果超越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还好;③结果不如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要差;④结果中出现了目标中没有的项目,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新添加进来的;⑤目标中有的项目,但是结果中却没有该项目的完成情况,结果为0。这也可以视为结果不如目标,但是这种结果与目标的差距是根本没有行动,与那种行动了却没有达到期望值还不一样,所以单列。
结果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在出现差距的地方。试着去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友情提示:结果对比也该像“回顾目标”那样展现出来,让复盘参与人员随时随意可见。
第三步:叙述过程
过程叙述的目的是让所有复盘参与人员都知道事件的过程,了解做的事,知道细节,拥有共同的共享知识。这样大家才有共同讨论的基础,不要浪费时间在信息层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推荐“照本宣科”的方法。
“照本宣科”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复盘时,我们一定要忍受自己虚荣心的冲动和别人可能偷来的鄙夷眼光,还是要照本宣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叙述过程中信息不出错或者少出错。
而“照本宣科”的关键,除了要照着本子说,还在于要有一个“本”。在复盘之前,自己对做事的过程用文字形式进行成立,就可以形成复盘中要照着宣讲的“本”了。
第四步: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就是自己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反思和分析,看看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成绩,并试着去找出原因,发现规律。自我剖析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它能让你自己先给自己打个预防针,这样后面别人给你扎针的时候,你就有了准备,也能够对比。
自我剖析的时候,要客观,要能够对自己不留情面。
进行这一步的时候,根据“结果对比”部分的结果,进行进一步思考,以期明确在结果中,有多少是自己努力带来的,有多少是外在环境造成的。区分自己努力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可控性概念来进行。
我们将事情完成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阶段划分,这个逻辑可以是时间节点,也可以像天同诉讼33步流程一样按业务节点划分。在阶段和可控性之间,形成了一个可供大家借鉴的表格:
可控性量表
所谓可控,是指事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包括时间和质量。半可控,是指事情只能部分由自己掌握,可时间或者质量无法由自己完全把握。不可控,是指事情的完成质量和完成时间,由别人确定,自己最多可以沟通协调和联系,但什么时候完成,做的怎么样,完全不由自己控制。
对于不可控程度的事情,自我剖析的时候问的问题和对比标准是不同的:
1)可控的:是否尽量做到了最好?是否至少不低于计划的目标?
2)半可控的:是否自己可掌控的部分做好了?是否为别人完成的部分留出了空间?是否为别人完成工作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
3)不可控的:是否提前跟别人沟通?有没有敦促?有没有随时了解事情进展?是否可能部分参与支持?
经过这样的自我剖析,我们可以对两个方面有基本认识:①自己没有尽力的事情是哪些?②不可控的事情或者不可控部分中,自己出过力的地方是什么?无法着力的是什么?
第五步:众人设问
众人设问可以让复盘突破事件本身的局限,突破个人见识的局限。设问的内容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设问要多探索可能性,考察每一种可能性的条件,以及其边界。当这些被探讨清楚了以后,问题基本上就一清二楚了。
第六步:总结规律
总结规律是复盘最重要的内容,可以说,上面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得出一般性的规律,形成符合真相的认识。正确的规律和认识,可以指导法律人在今后的出庭、谈判、招投标等工作,提升效率和业绩,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总结规律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好的检验当然是时间,但是,一旦进入到实践阶段,则说明复盘工作已经结束,它依旧不是复盘当时就能确定的。
复盘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必须在复盘的当时做出判断,一般来说可以通过4原则来评判:
1)复盘结论的落脚点是否在偶发性的因素上?
当复盘的结论落脚在偶发性因素上,那一定是错误的。如果复盘没有进入到逻辑层面,没有经受住逻辑的验证,则这样的复盘结论,一定是不可信的。
2)复盘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复盘的结论如果是指向人,则很可能说明复盘没有真正到位。因为复盘得出的是规律性的认识,而人是具体的,各不相同。
指向事,则复盘到规律的可能性更高。当然,这里的“事”不仅仅是指某件具体的事,而是人之外的事物。不要随意外部归因,比如“如果出租车司机都开这么慢,那我以后都会迟到”等等,这会将事件引导到阴谋论上。
复盘的结论不是指向人,而是从事物的本质去理解分析,这是验证复盘结论是否可靠的标准之一。
3)复盘结论的得出,是否有过3次以上连续的why或者why not的追问?
复盘得出的结论,至少应该有过三次以上的连续的why或者why not的询问。如果次数不够,也很可能意味着复盘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探寻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出答案之后的答案,这就是追问的目的。
4)是否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
“孤证不能定案”是法律人的通识,复盘得出的结论通过其他事情交叉验证也可以为结论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第七步:案例佐证
除了从因果关系上去验证规律外,为了验证规律的可信度,还应该用其他案例进行佐证。这是从规律的适用性出发的一次实验。
案例佐证面临着案例选择则的问题,所选的案例应该是同类型的、同行业的,不能选取跟所复盘的事件无关的案例。比如说,如果律所投标失败,则可以用复盘的结论去验证下本所投标成功的案例。当然,案例也可以使同行业内其他人的事情,比如用自己复盘的结论去验证其他公司法务、律所的同类事件。
第八步:复盘归档
经受了上述七步的复盘得出的结论,应该来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得到了认可和值得传播的观念和规律。下一步就有必要对复盘进行归档,这其实也是知识管理的一种。
归档将复盘得到的认识知识化,更加方便传播和查阅。这让没有参与复盘的人也能掌握复盘得出的规律和观念,让新人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学习和参考,少走弯路。
上图为万达把复盘所得出的精华集结成册,然后发给各个项目公司作为案例指引。可别小看这小册子,上面全部是实打实的干货,如果你能有幸得到一本,基本上万达曾经犯过哪些错,从复盘中得到了哪些好点子,哪些会被万达采用作未来的战略考量,你都会从中找到答案。